contact
第一步:分類。
就是把對象或資源,按照一定的結構分類,比如把公司里面的人分為高層、中層、基層三個層級。按照《金字塔原理》,分類要做到相互獨立,不遺漏、不重疊。
就是給分類之后的每個要素,做一個解釋或說明,從而讓人們能夠通過定義分辨出不同的類別。
根據每個類別的不同特點,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或方法。
以目標為導向,判斷哪種類別是最關鍵的因素,賦予它更高的權重和關注度。
例如在管理上,很少有管理者對所有的員工都一視同仁的。因為每個員工的能力和動機都不同,如果采用同一種管理模式,必然會導致對部分員工有效,對部分員工失效,甚至對一部分員工會起到反作用。
因此,在制定管理策略之前,首先要根據能力和意愿對他們進行分類,并且對不同類別的特征做詳細的闡述,以便“對號入座”。
R1類員工:能力低,意愿高;
這類員工或許是剛畢業(yè)的應屆生,或許是剛轉行的新手,初來乍到,工作努力,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愿意承擔,但能力不足或方法不夠。
R2類員工:能力低,意愿低;
這類員工有一定的工作技能,但還不足以應付所有的工作,他們沒有太多的上進心,只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,總是第一個下班,工作效率有待提高。
R3類員工:能力高,意愿低;
這類員工在本職工作方面有比較多的經驗,工作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,但是沒有信心或勇氣挑大梁,不敢挑戰(zhàn)有難度的工作。
R4類員工:能力高,意愿高;
資深的優(yōu)秀員工,經驗豐富,業(yè)績突出,關鍵時刻能解決臨時性的突發(fā)問題,并且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(yè)能力,能獨當一面。
完成了第一步分類和第二步下定義之后,接下來就是設定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了。
針對R1類員工:確定決策后再告知任務需要完成的具體步驟,并監(jiān)督其完成情況。
特點:以指令為主,指揮性行為多,支持性行為少。
針對R2類員工:加強指導,在做決定時征求下屬的意見,在下屬意見的基礎上做決定,監(jiān)督中隨時給予反饋。
特點:解釋勸服為主,高指揮性,高支持性。
針對R3類員工:分配有一定難度的工作給他,為這個新的計劃設定目標,群策群力參與討論,考慮他的建議并給予鼓勵。
特點:鼓勵為主,低指揮性,高支持性。
針對R4類員工:把工作授權給下屬,讓下屬自行決定如何去做。
特點:提升能力為主,低指揮性,低支持性。
接下來,就要以目標為導向,判斷哪種類型的員工是現階段需要大力投資和支持的員工,由此賦予這個類別更高的權重。因為管理者的精力有限,員工的能力有差異,不可能所有員工都投入同樣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,只能因人而異,因時而異,因事而異。
假如你所帶的這個團隊中,大部分人都是R2類員工,并且目前業(yè)務發(fā)展迅速,他們必須高質量的完成任務才能適應公司的發(fā)展要求,那么現階段,你就應該賦予這部分員工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多的反饋性激勵。
假如這個團隊中,R1、R2、R3、R4類型的員工比較平均,那這個時候,占用你時間最多也最讓你頭疼的也許是R2類員工,但實際上,你真正應該花費心思花費精力去帶的是R3類員工,因為他們能夠在你的激勵和指導下很快成為R4類員工,挑起大梁,獨當一面,到時候你就無需再監(jiān)督過程,只需驗收結果就OK了。
假如公司已經處于穩(wěn)定發(fā)展期,這個時候的團隊,以R1和R2類員工為主,這種情況下,應該在R1類員工身上多花一些心思,比如定期給他們做一些輔導和培訓,由易到難的給他們分配任務,讓他們有機會快速成長;
雖然從整體能力上來說,R1類員工不如R2類員工,但R1類員工的上進心更強,意愿更強烈,相對來說,他們的成長速度是快于R2類員工的,而且R1類員工成長起來以后,也能給R2類員工帶來一定的危機感,從而讓R2類員工產生改變的動力。
所以,要根據公司現階段的發(fā)展狀態(tài)、人員的分布情況,以及部門的發(fā)展方向和目標,判斷哪種類別的員工是目前最關鍵的、需要投入最多的類別,給予他們更多的教練和管理。
其實,不僅僅是帶團隊管理可以采用這四個步驟,培訓、銷售、績效改進、營銷方案、寫書、拍電影等等都可以通過這四個步驟來化繁為簡,抓住核心,提升效率。
在這個過程中,你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分類,比如不同類型的培訓學員,不同類型的客戶等等;你也可以針對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分類,比如績效改進前后不同的時間節(jié)點,比如市場活動在一年之中的哪幾個時段開展;你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,比如根據預拍電影的框架,可以分為哪幾個板塊,每個板塊如何完成,哪個板塊是拍攝重點,等等。
只要按照分類、下定義、有針對性的策略、權重分配這四個步驟,不管多么復雜的問題,都能迎刃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