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act

  • 地址:杭州市余杭塘路69號省委黨校文欣校區(qū)
  • E-mail:wdhl29@163.com
  • 聯(lián)系電話:0571-88360966
  • 郵編:310012
您現在的位置:網站首頁 - 年代園地 - 識人五法:教你選出未來的領導人才
識人五法:教你選出未來的領導人才
作者:發(fā)布時間:2015-01-07
      領導者明斷,起源于明察,而且一定要多方明察。只有這樣,才能在了解全面信息的基礎上,分析與綜合,判斷而決斷。


  戰(zhàn)國時期,晉國被韓、趙、魏一分為三,同時被軟弱的周王朝正式確認為諸侯。三國之中,只有魏文侯最有名聲,廣納賢才,勵精圖治,一時成為強國,連西面強大的秦國都懼怕魏國三分。


  《史記》中記載一段故事,是說魏文侯想找一個賢能的人來當宰相。當時有兩個候選人,一個是魏成子,一個是翟璜。這兩個人都很有才干。魏文侯不知道應該如何取舍,就去請教他的一位大將李克。


  李克列舉了五條評判領導人(特別是作為一國宰相這樣的主要領導人)的標準,供魏文侯作參考。結果魏文侯根據李克所提供的識人標準,錄用了魏成子作宰相。


  李克的評判領導人的5條標準是:


  (1)居視其所親。是說當他不做官在家時,都與哪些人物相交往。


  (2)富視其所與。是說當他有錢的時候,他如何花錢,他都把財富施舍給什么樣的人。


  (3)達視其所舉。就是說當他居于高官顯貴之時,他都舉薦、重用些什么樣的人才。


  (4)窮視其所不為。是說當他陷入窮困厄運之時,他是不是能夠嚴格要求自己,謹慎言行,有所不為。


  (5)貧視其所不取。是說他陷入貧寒窮苦之時,他是不是能夠嚴其操守,一介不取。我們再進一步理解李克的這五條標準。


  可以推想,如果一個人在日常交往之中,都是酒色之徒,或者都是綠林好漢,或者都是阿諛逢迎之輩,或者都是腰纏萬貫的“土財主”、“暴發(fā)戶”(頂多加一點 “附庸風雅”)之類,那么可以從“近墨者黑”推斷出這個人的品格和作風。這種人與結交高雅之士的人的品味顯然相去甚遠,不可同日而語。這就是“居視其所親 ”。


  當一個人有了錢而富有之后,是花天酒地呢,還是干社會公益事業(yè)?;驗楦沙纱笫聵I(yè)而準備基礎,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。這就是“富視其所與”。


  一個人當了高層領導,所舉薦、重用什么樣的人,至少反映出他的胸懷和領導水平。這就是“達視其所舉”。


  例如魏成子和翟璜相比較,在舉薦人才上就有很大不同。魏成子推薦給魏文侯的三個人,都是第一流的人才,魏文侯對這三個人都以老師的禮節(jié)相待。翟璜推薦過 五個人給魏文侯,那五個人都很有業(yè)績,但他們只能算是一般的人才,魏文侯只是以臣子之禮相待。就從“達視其所舉”這條標準來看,魏成子確實比翟璜高出不少。這一點,就連翟璜自己也是心悅誠服。


  孟子說,大丈夫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。李克除了推衍出“富視其所與”,還得出“窮視其所不為,貧視其所不取”的識人標準。其核心都是“堅持操守”的原則。


  一個人在順境中,要堅持操守并不很難,但在困厄中仍然能夠堅持操守,就顯得難能可貴了。一個高層領導者,一個偉大的領導者,需要有這種超乎常人的堅韌品性,在無論多么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仍然要堅持原則。


  蘇武被軟禁在匈奴19年,整日牧羊,須發(fā)皆白,而對漢朝的忠誠之心、大國使臣的高風亮節(jié),一如既往,體現了我中華民族的高尚品格。


  李克的五條標準,雖是從靜態(tài)角度看人,但卻把作為一個領導人的必須具備的品行都總結到了。


  我們是從領導人明斷的立場上引出上述故事的,那么,這則故事給領導人明斷以什么啟示呢?


  第一,領導人事前要把所決斷事情需要的信息,明確地分為幾個基本的、又相互不同的方面。這就是說,有了這幾個方面的信息,就可以作出判斷了。


  第二,搜集信息,調查研究。在做這一工作的時候,不要浮皮潦草,要深入、細微,而后才能分析。


  第三,判斷的基礎在于對各基本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。要知道,善于綜合,乃是領導水平高的重要基礎。


  第四,如果在綜合判斷后,還要對若干個不同方案進行比較的話(例如魏文侯要比較魏成子和翟璜二人優(yōu)劣),須再明確將要做出決斷的性質(例如魏文侯決斷的性質是選用宰相,而不是進行飲食起居的服務事項),根據對各方案的“綜合判斷”再明確地作出最終決斷。

聯(lián)系我們 CONTACT US
  • 地址:杭州市余杭塘路69號省委黨校文欣校區(qū)
  • E-mail:wdhl29@163.com
  • 郵編:310012
  • 網絡傳真:0571-56287996
咨詢熱線 HOTLINE
  • 0571-88360966
  • 0571-88360989
  • 0571-88360959
Copyright ? 2022 杭州年代專修學校浙ICP備10034859號-6